
11月24日,“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揭晓第三期获资助名单,35位杰出科学家上榜。
从名单来看,新一期研究员平均年龄45岁,不但远低于55岁的申报门槛,和往期47岁的平均年龄相比,也有所下降。其中青年科学家9位(男性未满40周岁;女性未满43周岁),创纪录地占比超过四分之一。最年轻的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申报时仅有35岁。
青年科学家占比提升与项目今年的新设置密不可分。项目本年度设置了6个名额,专门用于资助青年科学家。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项目共有669人申报,比上一期增加15%,增量主要来自青年科学家,有131位青年申报,比上一期增长77人。
新一期新基石研究员来自11个城市(含中国香港地区)的22家机构——苏州和大连首次上榜,共有8家机构首次拥有自己的新基石研究员,不仅包括南开大学、苏州大学这样的高校,也包括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首都医学科学创新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这样的科研机构与医院。
据悉,“新基石研究员项目”设置数学与物质科学、生物与医学科学两大领域,并鼓励学科交叉研究。项目资助类别分为实验类和理论类,资助期为五年,期间实验类每人2500万元人民币;理论类每人1500万元人民币,期满可申请续期资助。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主席施一公表示:“中国基础研究在过去10到15年取得了长足进步,培养出一批优秀人才。今年新入选的研究员非常优秀,在本领域都处于最前沿,期待他们放手一搏,瞄准重要的科学问题,做出足够原创性的成果,实现‘从0到1’的突破。”
“我们的评审,始终以科学问题和探索突破为中心,不看出身、名头,看重的是申报人对科学的理解和追求,希望选拔出一批充满梦想,相信自己能够做出世界级成就的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张杰表示。
“‘选人不选项目’,就是因为我们充分尊重‘从0到1’的科学探索风险极高、难于规划、耗时漫长的客观现实,并通过这样的机制对研究员们进行长期稳定灵活的支持,让他们能静下心来瞄准最前沿的课题,做出颠覆性的工作。”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讲席教授、“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科学委员会委员杨学明说。
“新基石研究员项目”是一项聚焦原始创新、鼓励自由探索、公益属性的新型基础研究资助项目。2022年,腾讯公司宣布10年内出资100亿元人民币,长期稳定支持富有创造力的科学家开展探索性与风险性强的基础研究网上炒股配资开户,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截至目前,已有三期共139位杰出科学家成为新基石研究员。
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