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国家外汇局发布了《2025年上半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经常账户顺差2941亿美元,继续处于合理均衡区间。货物贸易保持韧性,国际收支口径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服务贸易更加活跃,服务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6%,服务贸易逆差同比收窄13%。
《报告》显示,投资收益向好,我国对外投资收益、外资在华投资收益同比分别增长13%和7%。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逆差与经常账户顺差形成自主平衡格局。上半年,境内主体各类对外投资有序、活跃;我国吸收各类来华投资向好,股权性质的来华直接投资保持增长,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外资投资境内债券总体稳定。2025年6月末,我国对外金融资产和负债分别超过11万亿美元和7.2万亿美元,对外净资产为3.8万亿美元,较2024年末增长16%。
《报告》指出,展望下一阶段,外部环境依然复杂,全球经济存在下行压力,产业链供应链格局面临重构,地缘政治冲突和国际金融市场波动风险较大。我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力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宏观政策效能,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将继续为国际收支平稳运行提供坚实支撑。预计经常账户继续保持合理均衡水平,跨境双向投融资有望稳中向好。
全国共办理相关便利化业务
超7000亿美元
2025年以来,国家外汇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宗旨,持续推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加大高质量外汇政策供给,助力经济平稳运行。
在积极支持稳定外贸方面,《报告》表示,国家外汇局推进跨境贸易高水平开放试点和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将更多“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纳入便利化政策范围,2025年上半年全国共办理相关便利化业务超7000亿美元,同比增长11%。支持更多银行和支付机构凭交易电子信息办理外汇结算业务,更好服务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贸易新业态发展,2025年上半年全国共办理相关业务5.1亿笔,惠及中小微商户约170万家。
在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方面,《报告》显示,国家外汇局制定出台深化跨境投融资外汇管理改革一揽子措施,包括在全国实施取消外商投资企业境内再投资登记、便利科技型企业跨境融资等9项政策。将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地区扩大到16个省市,便利企业跨境资金统筹使用。稳慎拓展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向符合条件的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新发放投资额度合计30.8亿美元,更好满足境内主体投资境外金融产品需求。开展绿色外债业务试点,鼓励非金融企业将跨境融资资金用于绿色或低碳转型项目。加强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宣传,推广普及汇率避险工具,推动金融机构建立健全服务企业汇率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在稳步推进银行外汇展业改革方面,《报告》显示,国家外汇局推动银行构建包括事前客户识别与分类、事中差异化审核、事后监测报告的全流程展业框架,支持银行对一类客户实行凭指令办理外汇业务,业务办理平均时间缩短50%以上,更好实现促便利和防风险的有机结合。目前,外汇展业改革试点银行已纳入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在内的优质客户超2.3万家,累计办理业务超5000亿美元。
在积极支持区域开放发展方面,《报告》表示,国家外汇局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批复上海自贸试验区自由贸易账户功能升级方案、临港新片区离岸贸易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支持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研究在自贸试验区实施一揽子外汇便利化政策,包括优化新型国际贸易结算、扩大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等10项政策。
国际收支平衡表
为理解对外经济提供基础框架
国际收支包括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收益等构成的经常性交易,由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存贷款等构成的资本和金融交易,是一个国家(地区)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发生的各类经济交易的总称。《报告》表示,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是宏观经济的重要目标,应从内外部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观察和分析国际收支平衡。
《报告》分析称,国际收支平衡表为理解对外经济提供了基础框架。一是完整反映了对外经济交易的价值“双向流动”本质,准确体现了“一物换一物”的基本交易逻辑。二是清晰展示了经常账户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国际收支交易与对外资产负债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分析内外部经济整体状况和资金流动路径。三是提供了全面的经济分析视角,不仅可以观察一国出口了多少,还可以分析这些出口收入转化成了什么形式(是被用于支付进口,还是增加了对外资产或用于偿还外债等)。
“近年来我国经常账户顺差增长,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逆差相应扩大,从交易项目变化看,在外汇市场自主调节机制下,贸易项下净出口收入转换为境内主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总体稳定,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报告》表示。
跨境旅游收入较快增长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国内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免签政策扩围、离境退税升级等一系列入境游便利化政策持续发力,入境游客获得感与体验感增强。《报告》表示,今年以来入境旅游市场加速升温,入境人数和旅游收入同步增长。
境外游客来华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增长。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2025年上半年,港澳台居民出入境1.4亿人次,同比增长12%;外国人出入境3805万人次,同比增长30%。同期跨境旅行收入规模243亿美元,同比增长42%,创历史同期新高。
《报告》显示,从入境游客国家(地区)分布看,根据跨境旅行汇款、银行卡刷卡和扫码支付等交易数据,2025年上半年,来自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台湾、韩国、马来西亚等地的旅游收入占我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合计达到四成,来自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英国等地的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2%、43%、80%和30%,占比合计为两成。
另外,从入境游客旅游目的地看,据调研,上海、广州、深圳、北京4个城市入境游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接近六成。重庆、三亚、成都、杭州等城市依托丰富多元体验与优质服务吸引境外游客,入境旅游收入较快增长,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4个城市入境游酒店订单收入同比均增长1-2倍。
免签政策放宽,吸引境外游客来华。《报告》显示,2024年底,我国放宽过境免签政策,对部分国家试行入境免签,外国人停留时限延长至240小时(10天),增加过境口岸至60个,政策适用范围扩大至全国24个省份,有力推动人员跨境流动。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统计,2025年上半年免签入境外国人达1364万人次,同比增长54%,免签入境人数占入境外国人总量的71%,成为入境主渠道。
离境退税政策优化,增强入境游客购物意愿。《报告》显示,离境退税“即买即退”优惠政策向全国推广,退税起征点由500元下调至200元,更多特产店、纪念品店、国货店加入退税商店行列,丰富了外籍来华旅客的购物选择。此外,还通过推动离境退税商店增量扩容、缩短退税办理时长、简化申报手续流程等方式,提升退税体验,提升消费意愿。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2025年上半年,国内离境退税商店超过7200家,享受退税人数同比增长2倍;退税商品销售额及退税金额同比分别增长95%和93%。
优化支付便利化服务,提升外国游客消费体验。《报告》显示,为满足外籍来华人员支付需求,按照“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的工作思路,支持在境内支付机构APP绑定境外银行卡,扫码支付日常小额消费,并开辟外籍人员直接使用外卡线上支付通道,提供多样化支付服务工具。同时,进一步便利外籍来华人员外币兑换业务办理,实现国内重要国际机场等入境“首站”兑换服务全覆盖,全国四星级以上酒店、重点文旅景区外币兑换服务全覆盖。上述多项措施营造了包容多样的用汇环境,国外游客的消费体验更加高效便捷。
《报告》预计,展望未来,在各项利好政策推动下中国配资论坛,旅行市场消费潜力将进一步释放,“中国游”吸引力持续提升,跨境旅游收入有望保持稳步增长态势。
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